我要建堂的75個理由 [摘錄於屬天園地第20期]

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2008年 11月23日,教會的臨時會員大會,參與的會員以79票的絕大多數決,通過了教會建堂案。不是因此會堂就可以建成,但是,這樣心志的表達十分令人感動。雖然是同樣的票,同樣的選項,相信這79張票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原因,卻有同樣的想望。 本期試圖找出每一個會員在同意的選項背後的故事,編輯部推出「我要建堂的79個理由」特別創意徵稿企劃。

經過近一個月,我們蒐集到45份回函,75個理由。會友許多誠懇真摯的表白,也有許多令人莞爾的幽默創見。難免,或許時間的倉卒,不太容易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但這些過程都十分珍貴。經過交叉分析研究,我們將所有的理由分為六大類。

我要建堂,因為:

考量到實際的需要

首先最多人想到的就是實際的需要,我們現在的教會在使用上感到十分有限,其中包含了對更大空間的需求。陳音潔姊妹說得具體,建堂後空氣比較流通。而且隔壁鄰居不會再被停車場聊天的人群影響。另外現有的財務室太擁擠,建堂後增加空間,可以提高效率,是在財務室的同工潘金瓊姊妹很大的負擔。其他如更多的停車位,也是很多弟兄姊妹的建堂理想。Amanda姊妹給了很溫暖的理由,要建堂是因為想要有一個更好的家,這個家配得更好的科技化設備 ,更現代化的環境。

其中百惠姊妹更以完整的論述表達對新堂的期望:

我參加西區華語浸信會之前,每到Sawtelle Blvd吃日本料理,就看見那街上有一小教會。我曾望著它興嘆:「這麼古舊的教會,一定是一百多年前早期的移民來建的…。」後來我才知道自己看到的,只是這教會的廚房和餐廳,真是失敬!

幸好我陳大娘對人絕不貌相,對教會更是如此。第一次來參加主日崇拜,就對這教會一見鍾情,這裏有許多友善又喜歡研讀聖經的兄弟姊妹,很多活潑可愛又富創意的年輕人,及一位有辦法使會眾在真道上下工夫的牧師。但,很快地,我也看出這教會建堂的需要。一九七零年代,任何一間華人教會若能擁有西區華語浸信會這樣的會堂,必大大感恩又滿足了。然而,三十多年後,人數和車輛的增加,生活水準的提高,教會必須提供的功能也增加,這樣的空間和設備就不夠用了。譬如說,為減少下一代華人基督徒的流失,九到十七歲孩子的基督徒教育和團契活動是不容忽視的,我們卻沒有一個屬於他們的房間和設備,一個可幫助少年人心靈健康成長的空間。還有,為了幼童的健康,理想的nursery內應備有洗手台,若有孩童的廁所更佳。

我第一次煮主日午餐時,就發現教會廚房有兩大缺點。要煮兩百人吃的大餐,卻只有一個水龍頭和一組水槽。廚房緊鄰兒童主日學教室,家長帶小孩從廚房進出教室,使廚房的交通更亂,而廚房的吵雜聲也會影響孩子上課。我還聽說在大熱天,主日學老師必須用兩個電風扇,來大戰廚房和秋老虎送來的熱風。

陳大娘雖屬長輩級,但還耳聰目明,對噪音特別敏感。教會的女廁所離會堂只有五步遠,主日崇拜中,我常聽到「洩洪交響曲」。上二樓的樓梯緊貼著會堂,孩子們上下樓的腳步聲,又為崇拜中的肅靜加上不必要的drum roll。對於崇拜中神氣地從會堂旁駛過的車子,我總是希望自己能馬上變成參孫,一箭衝到那車前,把它從Sawtelle 推出去!

我常問:為什麼理事會不規定主日崇拜開始後,面對Corinth Ave的大門必須關上,並在男廁所外排一排椅子,禁止車輛從會堂旁出入?也許眾弟兄姊妹的道力高、功力強,即使外面有噪音作祟,他們仍能心平氣和地專心敬拜神。然而,為了軟弱浮躁如我者,我希望新堂有較好的隔音和通風設備,聚會時不必敞開大門迎噪音。

我曾聽某牧師講一件事:他在某教會牧會十年,會友人數一直沒增加,主日崇拜氣氛很沉悶。後來他長時間謙卑地在神面前禱告反省,終得答案。但是,教會復興後,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來了──廁所不夠用,有人乾脆在主日崇拜結束前,就去上廁所,免得崇拜完後得排長龍。洛西浸信會的會堂只有兩間女廁所,排隊是常見之景,至於主日崇拜還沒完就去上廁所…,哈哈,這是另一個多因素的問題了。

我高中時,台北大興土木建公寓大樓,我父母也把我們的老家賣給建築商蓋大樓了。當工人用大鐵鎚一鎚鎚地把老家打掉時,我難過極了,好像我美好的童年全被打成碎片了。同樣地,數十年來,許多弟兄姊妹盡心盡力地服事西區華語浸信會,這是他們屬靈的家,這兒的一梯一廳、一草一木,對他們都是有歷史和帶感情的;這也是他們禱告的聖殿,是他們經歷神的至聖所。因此,在除舊建新前,我們何不開一個正經的farewell party?我想那將是有許多「哇─」和「哈─」的感恩惜別會。

每個教會都希望擁有自己的會堂,但不是每個要建堂的教會都會有人人皆歡喜的結果。感謝主,王牧師用心良苦地為這教會的建堂做了許多預工,幫助我們先把信仰的根基紮實地建立在神的話語上;優先次序priority弄對了,我們才能經得起建堂的考驗。也謝謝理事會把建堂的每一步驟都不厭其煩地向會眾說明,幫助我們了解:從募款、設計繪圖、 申請許可、聽證會、租借場地、大搬家……到正式開工,沒有一個過程是不需要禱告的,而每進一步都是得來不易的成果。

建堂是任重道遠的大工程,但願我們的目標不限在建築物的完成,我們的眼光不釘在募款的多寡。讓我們在建堂的過程中,更願學習忍耐等候的功課,更能看到同心合一的佳美;更appreciate 寡婦捐獻兩個小錢的意願,更真誠地檢視自己奉獻身心的心志;更加警覺魔鬼的挑撥騷擾,更常見證上帝的奇妙作為;更少數算自己的付出,更將榮耀歸於教會的元首基督。

編輯部特頒最優獎:情辭懇切,幽默風趣,尤以farewell party之議,足引熱淚,可圈可點!

考量到事工的需要

實際需要的另一面向是因服事的增加所產生的需求。潘金瓊姊妹提出建新堂後能與講員有更好的互動,透過與講員的眼神接觸,會有更好的果效;現在的副堂,感覺凝聚力較差,互動不夠。另外可以為我們的牧者和事工團隊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將神託付的事工做得更好。

目前正積極成長的兒童事工,也是許多人的負擔,潘金瓊姐妹就表達我們有很出色的兒童事工團隊,有了新堂不只為社區提供一個優質的兒童成長課程和環境,也讓兒童在身心靈得到全面成長。陳音潔姊妹也提到孩子們可以自在地奔跑出入,在會堂聚會的會眾也不會聽到腳步聲,可以專心聽道。吳月林姊妹還希望小孩子們有機會(每月一次或每季一次)和大人一起唱詩讚美我們的主。這些想法和願望都的確需要一個新堂來完成。

會友陳美竹不諱言,依照邏輯推算,既然目前教會的資源場地設施都太有限了,「何不從擴建更大的土地以招待更多更多想認識神追求神的弟兄姐妹呢?」所以她疾呼「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WE CAN MAKE IT!!”因為這是我內心的聲音告訴我,「要我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在地上得人。榮耀天上的父,這是神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步一腳印地用行動加上禱告讓我們這75位勇士的美夢與決心成真呢?“WE CAN MAKE IT!”

為了教會的成長與服事更多需要的人

我們教會目前的門面的確是略顯窄小,還有人說目前的教會建築會被誤認為是「宗親同鄉會」,雖然不是很清楚其中原委,想必是指門面不太稱頭。歐家慶弟兄就直言,教會太小,很難找到。真是常常有找不到或錯過我們教會的窘境。所以,想要一個更醒目的門面便成為一個重要的原因。Frank Liou寫得好,西洛杉磯華人需要一個福音的基地,透過醒目的建築物可以收到吸引人的果效,就成了傅國庭弟兄支持建堂的理由。能夠讓世界知道這裏有教會,便可以邀請朋友來到新的教會,也讓世人看到教會,當有困難有事就來教會尋求神的幫助和人的幫助。

我們的教會一直以來就十分重視主耶穌所頒布的大使命,能讓更多人來一同敬拜獨一真神,更是許多有建堂負擔的弟兄姊妹的共同原因。楊惠婷姊妹就感性地說,這個教會是我參加的第一個教會,同時也是我受浸的教會,我對這裏有著一份很深很特別的感情,我希望可以建堂,這樣子就可以容納更多的人,也讓更多的人可以認識這樣可愛的教會。

馬馥遠姊妹題詩為文寫道

聖靈結的好果子,需要更大的空間來容納

恩膏滿溢的心,需要更好的場所來敬拜

迷失在外的羊,需要更溫暖的家來擁抱他們

好,還要更好

我們教會有很好的根基,有很棒的主日學課程,潘金瓊姊妹說建堂可以讓更多人來參與,在靈命上得到造就,使之成為福音培訓的工場。舒明洋弟兄更期許教會擴建之後,教會有更大的空間,來容納及吸引更多的人來教會聆聽神的信息,成為神的兒女,從而使神的國度不斷地擴大。

為了能榮耀神並見證祂的大能

基督徒的生命本就是為榮耀神,會友表達,建堂可以創造一個敬拜神的美好環境,將神當得的榮耀和頌讚都歸給祂,把最好的獻給神。所以Janet Chan,Gloria Jan和王子丹弟兄都不約而同地說建堂是榮耀神的方法之一。

對此,郭慧玲姊妹也說,老舊的羊圈需要加大翻新,如同羊兒的生命也需修整重振,願在這艱辛建造的過程中,羊兒們能繼續靜聽牧人的聲音,日日研讀牧人的話語,不忘宣揚牧人的福音,為牧人的羊圈多結果子,將一切榮耀歸給神。

周佳美姊妹更引經據典說我要建堂,因為聖經如此說:哈該書1章2-4節:「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麼。」哈該書1章7-8節: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神的子民豈可不聽祂的話,讓我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神國子民,蓋一間「堂堂正正」的聖殿。馬文強更見證說,當時我在為建堂的事禱告的時候,我正好讀到哈該書,其中一章第8節「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給我感動要建堂。

神的殿若是荒蕪,無法彰顯神的榮耀。在這片神白白賜給我們的土地上矗立起一個嶄新的地標,如基督的旗幟油然升起!翁念佳姊妹的提醒氣勢磅礡,建堂已不是喜好的問題了。

為了在屬靈上有操練

許多弟兄姊妹要以這次的建堂過程來經歷神,這重大的宣告是需要有信心做前提的。王鳯韜弟兄、丁怡文姊妹和陳音潔姊妹都說,要在建堂的過程中見證神的能力與榮耀,看到神在其中要做的奇妙作為,並經驗信心的拓展和上帝豐富的供應。這是操練我們全心仰望主依靠主而行的重要功課,經歷神的機會,不可視之等閒,有口無心,不付代價。王子丹弟兄也同時表示這是操練弟兄姐妹在主裏合而為一的好機會。

Gloria Jan姊妹聽了邱志健牧師的教導,深感為了建堂而作的禱告,金錢奉獻,是我回應主愛的一點點心意,雖不是豐盛,但卻可存到永遠,成為積財寶在天上的途徑,所以一定要建堂。

還有許多弟兄姊妹在自我省察後,像李淑雅姊妹說的,神的家要比自己的家漂亮。教堂是屬靈的家,是我們每個基督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我們每個人來教堂的時候都有得著。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怎麼能讓共同的家荒涼呢?賈海群陳述完前面的理由,堅定地說,所以我要建堂。

周佳美姊妹分享,十分發人深省。她說要建堂是因為「覆巢之下無完卵」。若不顧神的殿,卻拼命地裝飾自己的金屋銀窩,神若想收回,你豈能留得住?想想四川大地震及南海海嘯,你所矜誇的豪宅美第,不過是一堆塵土隨風而逝,今日若有片瓦遮蔭,當感念神的保守與恩典,我們更應同舟共濟,共同為神的殿同心禱告,出錢出力。眾志成城,方能成事,唯有放下私心,以神的事為念,建堂才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因為唯有建堂才能解決困境

參與建堂事工甚深的蔡毅光弟兄更以別出心裁的方式表達他要建堂的7.5個理由。

與其藉著列舉一堆我對將來新堂的期許和夢想來讓我覺得很想建堂,我覺得不如反過來想想,如果不建堂,我們還有什麽別的選擇來解決目前許多在硬體上的限制?於是我想出一些合乎人之常情的「反理由」再予以一一評估。

1. 保持現狀

這是最簡單的措施,但現有的場地真的舊了,屢修不復。格局的安全及適用性也有許多問題。新朋友來看了便留下如此印象,並不是很好的見證。硬體的限制也成了教會成長的瓶頸。而且現有的建堂基金存著以後建堂也不會變便宜。所以看來,保持現狀除了省事以外,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好處。

2. 多堂聚會

或許我們可以分幾堂聚會,像我們幾年前試過的方式一樣。但教會牧者和主日服事人員目前工作量已近飽和(講道、教主日學、練歌、獻唱…等等)。增加聚會次數會影響服事的品質,所以當時就沒再繼續下去了。其實目前的主日我們也算是多堂聚會了。中英各一堂,輪流使用場地。英文堂人數還有很多發展的機會,雖然現在人數還沒有滿,想必每週日來參加主日崇拜的弟兄姐妹都可以感受到教會場地的不敷使用,常找不到地方開會或上課。更何況是到時英文堂人數成長到滿堂呢?

3. 小幅翻修

其實教堂若是看起來不體面、格局不適用的話,把它整修一番不就好了?何必大費周章全部打掉呢?這可能可以短期解決一些問題,但停車位及會堂座位仍會限制將來的成長。不過最大的問題在於地目(Zoning)及政府建築規格(Building Codes)。我們目前有一半的地在住宅區,導致任何翻修都需經過改變地目的建築許可申請。這耗財耗時的過程,運用在較大規模的工程會比較有價值吧!

4. 分期擴建

建堂及建堂時租借場地所需要的花費數目可觀,若是把整個計劃分成兩階段來做(先拆餐廳、牧師館,但留下舊堂來繼續使用,直等到新堂完工,遷入新堂後再於舊堂處施工)既可省掉租借的花費,又可暫緩第二階段的籌款。不過目前我們擁有整個完整的場地都已不夠使用了,那就更不用説是半個場地了。而且施工過程中,不但少了停車場,外面路邊也會被建材佔滿,造成交通不便。建築師也提醒說運送大型工程機械來施工兩次的花費不止我們租借場地的錢。

5. 併購土地

買鄰近的地解決了停車的問題,但教會空間仍然不夠使用,在現有的土地上改建仍需申請改變地目建築許可。雖然有另一塊地會讓申請過程較容易些,此地須離教會很近才能合法地支持新堂所要的座位總數。所以也要有夠近的地要出售才行。若是購買了在宅住區的地,連把它當停車場也都要申請改變地目建築許可。再一問題是,West Los Angeles 地價昂貴,買了地後,我們就沒有現在這樣的資源來蓋這個設計得那麼漂亮又完整的新堂了。

6. 轉移陣地

做什麼都不是,不如我們轉移陣地,去買一個倉庫或辦公大樓來改建可能還容易得多。問題是我們沒有權利賣這塊地。這塊地是美南浸信會給我們作教會的使用,若是拿來當別的用途,他們有權利收回。離開這個地方等於白白浪費掉神所賞賜的一個敬拜祂及傳福音的地方。而且目前在West Los Angeles符合我們所要的場地大小及停車位需求的倉庫或辦公大樓起價六、七百萬美金。

7. 著重其他事工

建堂挑戰重重,我們是否應先把這些金錢與資源投入在教會其他較重要的事工上呢?建堂基金有專用的帳號,教會不會把這些基金拿來做別的使用,因奉獻者是因對建堂事工有感動負擔而奉獻的。教會的主要事工就是完成主的大使命,領人歸主,使神得榮耀。這是所有教會都該著重的事工。無論何時都得做。與建堂並不衝突。換句話說,建堂的計劃不能成爲無法好好傳福音的理由。身體受傷了我們會去看醫生;肚子餓我們就吃飯。但我們不會因身體受傷而不吃飯。這是兩碼子事。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7.5 經費考量

我最後還有想到一個可以使我們考慮不建堂的理由。這個感覺上可以說是最大最合理的理由 : 就是我們無法湊到這麼大筆的錢。但是想了一想,如果我們整個建堂的動機都是符合聖經的原則,我們的心也都希望能有一個榮神益人的環境使我們繼續在西區服事主的話,金錢不足的問題應該是最小的考量。神豈不從人的軟弱來彰顯出祂的大能嗎?我們雖然不足,但我們所事奉的是萬福之源、萬物的主宰,我們的阿爸天父。我們只管放膽地把所有的擺上,僅管它們只是不起眼的五餅二魚,神必賜福與供應。所以,金錢算不了是一個理由, 在這裏就把它算是半個吧!

編輯部特頒最優獎:切入點特出,論述完整,條例分明,能言之有物,他的得獎,令同為編輯的我們與有榮焉!

為了不太直接的理由

還有一些是讓編輯組不太明瞭這些理由與建堂的直接關係,

平時勞心勞力於推動宣教事工的蕭旻奇弟兄回答說:「神若開路讓我們建堂,我們必須憑信心跟隨祂,讓祂帶領我們用新堂來擴張我們服事的境界。」

編輯部特頒最憂獎:論理嚴謹屬靈,也是很好的提醒,只是題目好像不是建堂必須的準備。我們不禁憂心要問,你累了嗎?!

謝禮安弟兄回答說:「人多比較熱鬧。」

編輯部特頒最幽獎:簡短有力,獲得許多的共鳴,很有農業時代質樸的熱情。

雖然以這個理由來建堂有一點任性,但與他相同的回答也不少,只是讓編輯組狐疑的是,建了新堂肯定可以容納更多的人,但是不表示建好了以後一定會有更多的人。總覺得要更多人來敬拜神,可以不用等建新堂,現在就可以努力宣教,傳福音了。或許周佳美姊妹說的有容乃大,是個方式來解釋。

另外Alice Zhou提出的

I want the new church to have a small garden so I can grow some onions。

編輯部特頒最幽獎:理由很可愛,令人不禁莞爾!不過新堂建成了應該不可以讓人種瓜果蔬菜,所以Alice恐怕要失望了,還好洋蔥不貴,去買就好了

最後我們以瞿良勤姊妹的回答做一個總結:「我想有個家,並且親自參與建立這個家!在那個大家庭裏與弟兄姐妹一起成長,過著幸福的生活,直到永遠。感謝神,給我們一個機會,來建立屬靈的家,祂是家長,我們是祂的兒女。父親來供應孩子來參與,我們期待那個新家,在那裏有你與我!」

你準備好了嗎!

牧師講評:

感謝主,讀了弟兄姊妹願意建堂的理由之後,我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鼓舞。雖然大家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卻都對教會的未來有一個美好的盼望。有些觀點很實際,如「需要更大的空間」。有些觀點很遠大,如「榮耀主名,擴展聖工」。有些觀點很肯定,如“we can make it”。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意見,將我們眾人的心連結在一起,為一個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至於我自己的看法,都寫在「樂建其成」這篇文章裏了。經過幾年靈命扎根的工作,看到今日弟兄姊妹在真理,禱告,宣教上的追求,以及信主和受浸人數的增長,我深信建堂的時機已經來臨。在本質上,建堂是一條屬靈的道路,它考驗教會,但也祝福教會。建堂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神的聖工,因為教堂是工具(很重要的工具),使我們得以用更大更好的來事奉神。願我們以「樂於接受挑戰,預備迎接祝福」的心,在建堂道路上同心前行。

Comments are closed.